近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的京剧演员们发现,演出时的舞台灯光不像以前那么灼热烤人了。尤其是春节、元宵节前后这段时间,演出频繁,著名老生演员杜镇杰深有感触地说,因为灯光的炙烤,以前上场一会儿就冒汗,现在感觉舒适多了。
这得益于长安大戏院LED舞台灯光的应用,它既节能又环保。不仅如此,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方兴未艾的舞台演出增添了无穷动力。
低碳演出: 舞台灯光不再烤人
其实,长安大戏院最早试行低碳演出始自去年中秋的《花好月圆 绿色生活》京剧名家演唱会。这场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科委主办的演唱会中,高效节能的LED灯令人喜出望外,开创了首都演出行业节能减排低碳演出的先河。
当前,在舞台影视专业使用的光源,主要为卤钨灯以及气体放电灯,光效低、寿命短、耗电量大、工作不稳定,一个中型剧场的照明设计为500kw至 800kw,年照明用电60万度以上。同时,卤钨光源在将电能转换成可见光的同时,也将大部分能量转化成热量,造成巨大的热污染,演员在舞台上会产生强烈的灼热感。
据统计,每1万元的卤钨灯具投资,需要增加5万元的空调设备投资,造成电能、资金的重复浪费。另外,卤钨光源寿命较短,一般只能达到200小时左右。而 LED可直接将电转化为光,属于固体发光冷光源,与传统卤钨灯相比节电90%。极低的红外辐射可明显改善使用环境,综合节能达80%以上。
(引子)2009年5月,闪耀着云南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光彩的舞台艺术新作《云南的响声》登上全国巡演舞台,振聋发聩的“响声”,继《云南映象》之后再次创下了新的商演奇迹。
市场运作机制显现优势
《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搬上舞台并成功拓展商演之路,是我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标志性成果,与我省从党委、政府到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和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浓厚文化氛围的形成,为催生《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产业生存发展体制机制的养分,使得这类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酝酿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所以能成功开拓商演之路,以杨丽萍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在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下,对本企业从文化体制、艺术生产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制的创新,从根本上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艺术生产和企业化管理的创新带动的激励机制,使杨丽萍的文化企业能够不断推出舞台艺术精品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优质高效地实现舞台艺术作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也才能吸引各种社会资本的涌入,从而实现文化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多年前,以杨丽萍作为法人建立的《云南映象》文化传播公司就是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下成长壮大的。在国内近40个城市纯商业化演出近1500场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不仅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更成为中国海外演出中少有的长销和畅销产品。美国的辛辛纳提则成为《云南映象》世界巡演的始发地。2005年11月,《云南映象》携手国内知名的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在美国戏剧演出季上公演的16场同样大获成功。去年3月中旬,《云南映象》赴日本东京进行了12场商演,由此拉开了新一轮世界巡演的序幕。能够得到国际市场如此青睐,除了云南原生态歌舞艺术自身的独特魅力外,更得益于其国际化的品牌推广、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实现艺术生产与经销双赢
承接着《云南映象》商演的成功经验,杨丽萍及其演艺团体的新作《云南的响声》一开始就与市场无缝衔接。《云南的响声》从去年8月开始排练,与《云南映象》不同的是,承担这个项目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该作品开始酝酿就一步到位建立起来,成为经济上完全独立、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敏感的演出经销商们纷纷前来与杨丽萍签下全国巡演合同,最后与北京希肯国际演出有限公司签订了全国巡演50场的合同。接着公司便将演出预付资金注入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账上,为支付新作的排练、80多名员工的工资、办公、差旅、灯光、道具、服装、舞美等费用,提供了经费保障,直到演出团队顺利踏上全国巡演之路。正是《云南的响声》企业化的生产营运、在成本收益上精打细算等方面与市场能完全接轨的体制优势,让演出商甘冒风险预支出大笔预期的“票房”支持尚在生产线上加工的《云南的响声》。自全国巡演以来,《云南的响声》票价基本保持在280元至1080元,每场演出纯利润为13万元。按现在所签订协议,首轮50场巡演后就有600多万元收入,就能收回成本。这样,舞台艺术生产企业和演出经销商都能达到赢利的预期,实现艺术生产与经销双赢的良性循环和互动。
演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近两百人的就业问题。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演员,通过演出都有了相对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平均工资每月达到 2000元至3000元。这对解决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的就业,走出了一条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对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的响声》的成功运作,还体现了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激活机制、科学发展的成果。剧目充分挖掘和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宣传、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条清晰的开拓商演市场的轨迹为改革转制后新型市场主体如何自我转变,树立了榜样。这些对于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演出相对繁荣而商演较为不足的云南,将从如何以艺术产品的打造升级和商业性开拓提升舞台艺术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给我们以启示。(摘自《云南日报》)
下一记录: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