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长安大戏院所有照明换成LED后,预计每年总节电60万度。演出时的舞台温度可以从摄氏52度下降到正常的环境温度,这给长期在高温照射下、身着厚重戏服汗流浃背的演员们带来了福音。参加演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纷纷表示,高科技LED灯给舞台表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感。
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如果北京50多家主要演出场所均换成节电80%的LED灯,全年将节电2038万度。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称,北京目前拥有各类电视台34家、102个演播室、大型剧场67家、小剧场100余家、学校电教室186个,以及驻京机构的演播室、摄影棚等,这些场所的专业灯光用电情况都和剧场情况类似。在我国目前电力紧张的情况下,采用LED产品对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京胡: 仿生皮料代替了蛇皮
除了舞台灯光外,近年来,京剧在乐器方面也借助了现代科技。在去年的仿生皮京胡演奏会上,京剧名家与观众结识了一种新生事物——绿色京胡。
京剧演出离不开京胡伴奏,京胡琴筒的前口蒙着一块薄而坚韧的蛇皮,琴弦的振动传到蛇皮后,波及空气柱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好的京胡具有酥、脆、亮、厚、通的特点。蛇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京胡的音色是否完整,捕蛇的时间和蛇的大小也都会影响到蛇皮的取材。但蛇皮的寿命一般只有两年,且受环境和湿度影响大,尤其在高湿、高温的夏季,在南方容易塌皮,在北方又易爆裂,需要经常重新蒙皮,因此大量蛇皮被消耗掉了。
更重要的是,京胡上的蛇皮多采用野生的乌鞘蛇,一张蛇皮只能做6至8张。一年中大约会有十几万条蟒、蛇遭捕杀,用于京胡等乐器制作,而这些动物一年能吃掉1000万只老鼠。捕杀野生蟒、蛇制作乐器,不仅成本高,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仿生皮京胡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代替蛇皮蒙制京胡,它的研制者是京胡演奏家刘正辉。10多年来,他先后用鱼皮、羊皮甚至用织物代替蛇皮,但都由于皮质较厚放弃了。后来,他发现聚碳酸酯薄膜材料不仅具有蛇皮的弹性特点,还具备蛇皮的板脆特点,实验效果很好。从外表上看,这种“仿生皮”与真蛇皮的鳞纹效果不相上下,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在有些方面还胜过蛇皮,比如稳定性高,不受天气、环境的影响;音质干净,寿命长;价钱也比蛇皮低。
“仿生皮的研究和改善工作一直在进行,而且,仿生皮可以应用于京胡、京二胡、三弦等拉弦乐器,非常环保。”刘正辉说。
京剧名家于魁智直言,乐器环保应该推崇,京剧人要敢于实践、尝试和创新。他说:“以前去南方演出,遇到黄梅天大家就头疼,如果皮子塌了就得用灯泡烘烤,现在仿生皮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去哪儿演出都不担心了。”花脸名家孟广禄直言自己听不出仿生皮京胡和蛇皮京胡的区别,他擅长表现的高亮音毫无问题,“我一定向同行和琴师们推荐,以后争取多用仿生皮京胡来伴奏。”
不过也有京胡名家指出,仿生皮京胡尚有不足之处。李祖铭认为它的音色还不够柔美,燕守平则认为,仿生皮京胡在尾音、余音的表现上还有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融会多媒体: 京剧也玩“穿越”
多媒体视听技术在京剧中的运用也是近年来的焦点。比如,上海音乐学院就携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京剧院打造了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完成了京剧与音乐的“穿越”。
该剧音乐总监徐孟东认为,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是将多方面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而多媒体则形成了新的视觉冲击,使舞台、平面互动,形成三维效果。“比如, ‘水漫金山’的场面是用翻动白绸来表现滔滔洪水,并用多媒体表现水从舞台上‘流’入观众席中的效果,整个剧场都‘淹没’在洪水里;还用三维图像效果表现白娘子‘从天上到人间’的过程。”徐孟乐说。据了解,这套技术曾在近年来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大范围地使用,在奥运会、世博会上也使用过。
业内专家称,京剧中的多媒体应用主要是景象方面,主要通过多组投影机及灯光的变换用法,多媒体道具、机械舞台的变化组合,具象的声音及舞者的肢体语言呈现出舞台奇特的空间及景象。可以预见,当京剧遇到多媒体,这种古老的艺术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下一记录:没有了